找到相关内容104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》序

    佛位。其实在地藏王菩萨看来,地狱本来是空的,《心经》讲诸法空相嘛!而且无佛可成才真正成佛!   ★77 问: 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”。怎么理解   答: 世间法都是桑田沧海...,但也没增减啊!这就告诉我们,事相就是如此,这不就是常住吗“是法住法位”,就是说一切事相离不开真性,真性常住,世相也常住世间只是因缘变迁而已,都是假相。   ★78 问: 见山是山,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642346.html
  • 荒田随笔(一)

    归处咸唯实相。何以言实。其非虚妄分别之所至。从本无相而已。无相即于所见。世间常住。世相常住者人情所不肯。然是万品之实。而情所疑复但实耳。人畏水火不能须臾离之。湛渐郁烝在左右也。实相所难甚乎是。而近...镇伏物大定。即知此无上定为一切所归。定非唯为有情之修证。世间所安住。夫诸法无尽无际。毕竟有定止处。若不定止无所起灭。四之移终自定矣。其所以定者。从本已来常寂灭焉。寂灭于诸法不轻动。如来能之二乘以寂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1143042.html
  •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

    观点,不过就在日用生活上加上一个觉照,不做违法乱纪、自陷苦恼的事,做到“不离佛法而行世法,不离世法而证佛法。”所以六祖说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《法华经》也说: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。”又说:“...上,就叫明心见性——明悟自心、彻见本性。 我们的自性,是体大、大、用大。既无生灭,也不增减,恒常不变,广大圆满,这是体大;具足种种慈悲、智慧、安乐、清净,这是大;能发生世间和出世间的善因善果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0243102.html
  • 通幻灵禅师漫录

    8□生是酬恩一句。风定华犹落。鸟归山更闲。下座。  荐广慧良性二禅人上堂。师拈起拂子云。这个会^8□。先天无形。后地无名。咦。广慧日杲杲。良性月明明。所以道。是法住法位。世间常住。诸人作^8□生。...。殿里底是木像。下座。 上堂。师乃云。应时不触物。随缘不住。寂寂寥寥清白家风。浩浩荡荡光显门庭。虽然与^8□。守家风则失抚会应变之方。立门庭则失安稳宴闲之道。直须驱耕夫牛。夺饥人食始得。举。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0243103.html
  • 印顺大师著:中观今论(2)

    发展的必然阶段。从前,大众学者特别重视这点, 因此说缘起是不变(无为)的因果轨律。佛说“得法住智”;经说“是法住法位 ,世间常住”,都是说明缘起序列的...rsquo;明六──总、别、同、异、成、坏;总别、同 异四,即是此处所说的一异。缘起幻相,似一似异,而人或偏执一,偏执异, 或执有离开事实的一异原理。总之,这是世间重视的两个概念。   来出,出又作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944156.html
  • 大小兼受戒、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--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

    法华经 》 的一点,在诸法实相的中道世界观即有表明。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”的法华式思维,不得不涵蕴“汝等所行,即菩萨道”的本觉门思维。”因此,中国天台已经就有法华的本觉思想,如 《 摩诃止观 》 ...戒仪》 规定梵网戒的本质如下:  此即又如来一戒金刚宝戒,是则常住佛性,一切众生本源,自性清净虚空不动戒,因此戒以显得本来本有常住法身,具有三十二。今既不求人天果,不求声闻辟支佛果,不求小乘人所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3546036.html
  • 依“一心开二门”之思想架构

    层面之“法义”,此即是《法华经》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”所彰显之法法当体即如︰无一法可改,无一法可废。 然则究实而言,天台宗所说之“一念无明法性心”是阴妄心抑或是真心?牟先生对于一念心曾作了如下...心”,是心则摄一切世间、出世间法。依于此心,显示摩诃衍义。何以故?是心“真如”,即示摩诃衍体故。是心“生灭因缘”,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。所言义者,则有三种。云何为三?一者体大,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0746845.html
  • 《楞伽经》与禅宗思想

    ”。“山河大地,草木丛林,莫将镜鉴。若将镜鉴,便为两段。但只可山是山水是水,法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。” 《碧岩录》第40则但既然不在镜中观,到底要在什么地方观?这就要求参禅者立在万籁俱寂的绝尘之境上,...通达。”卷1。本章凡仅标卷数者,为四卷本《楞伽经》卷数。  所谓五法,即是“、名、妄想、如如、正智”卷4。 其中“名”指概念,“”指事物,“妄想”指思维。“名”、 “”指思维对象,“妄想”指思维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546912.html
  • 当代新儒家的佛学诠释──以牟宗三为例

    其真实之意义原不离佛法在世间在现象在一切事物中之作用,故牟先生云:“既即于恒沙佛法而为实相、圆智、圆断,而法不出如,以如为,以如为位,故恒沙佛法虽为缘起幻有,而终局言之,亦是常,直证无生即是常,此即‘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。’”见牟宗三《佛性与般若》,(上册)页240。  [12] 法身呈现之际,物我不分,故牟先生认为“我之佛性即是彼之佛性,我之法身即是彼之法身。”然彼我之间依然可以不分而分,...

    叶海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047281.html
  • 依“一心开二门”之思想架构看天台宗“一念无明法性心”之特殊涵义

    三千法皆为净,心无明则三千法皆秽,故言“寻此烦恼,即得法性”。此一念无明法性心所面对者皆是一切法之当体而非仅是现象层面之“法义”,此即是《法华经》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”所彰显之法法当体即如:无一法...此即如《大乘起信论·立义分第二》所说:   摩诃衍者,总说有二种,云何为二?一者法,二者义。所言法者,谓“众生心”,是心则摄一切世间、出世间法。依于此心,显示摩诃衍义。何以故?是心“真如”,即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647963.html